语音朗读,设置朗读按钮,默认不
朗读
,老年人用户单击按钮即可对当前
区域内容进行朗读,再次点击
取消朗读

部门动态
  • 内蒙古全方位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从自治区水利厅获悉,近年来,内蒙古立足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定位,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统筹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内蒙古先后与宁夏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甘肃联合开展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行动,推动河湖治理从“分段治”变“全域治”;建立“双总河长”组织体系,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五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持续巩固“一湖两海”治理成效,呼伦湖面积达到2237.1平方公里,稳定保持在合理区间,乌梁素海2023年生态补水4.8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岱海面积达到45.1平方公里。2023年底,全区12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8.5%,黄河支流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

    2024-07-25
  • 内蒙古6盟市被列为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

    从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近日下发的《关于印发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我区呼和浩特、包头、通辽、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6市荣列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根据《关于印发〈推进重点城市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经各地自愿申报、省级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全国确定50个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作为黄河流域典型缺水城市,2022年12月,呼和浩特市入选国家首批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2024年2月,呼和浩特市被选为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市以中心城区为试点范围,兼顾周边旗县主要园区再生水用水需求,大力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再生水利用成效显著。包头市围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系统施策,在全区率先出台《包头市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开源、节流、挖潜、再利用并重,努力探索保障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的“包头模式”。通辽市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为治理地下水超采问题、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西辽河流域生态修复,通辽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辽市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推进再生水或地表水置换中心城区绿化用水、火力发电等高耗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赤峰市已出台10余项再生水利用相关政策及规划,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闭集中供水管网和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井,优先使用再生水。2023年该市中心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已达到43%。鄂尔多斯市通过多水源配置管理,使126个建设项目将再生水作为重要水源,是资源型城市再生水配置管理的示范。该市还结合气候特点形成了“冬储夏灌”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并探索建立健全促进再生水利用的政策体系、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巴彦淖尔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整合再生水利用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用地等资源,形成合力,推进再生水利用新技术应用和新方法推广,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率和质量。全市已建成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2023年该市再生水利用率为40.97%。

    2024-07-25
  • 我区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 推进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

    近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促进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实施方案》立足我区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和能源资源禀赋,明确开展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铁路机车定期淘汰更新、邮政快递老旧设备替代、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10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8年,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基本淘汰;城市公交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75%以上;邮件快件智能安检设备广泛推广应用,寄递领域安检能力大幅提升;北斗终端应用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出租车推广更新达到8000辆以上;农村牧区充电设施建成34700枪以上;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接下来,我区将加大资金支持,落实国家老旧营运车船报废更新资金补贴政策,争取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项目纳入中央、自治区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设备更新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范,严防地方保护、企业借机涨价、违规骗补等行为,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更新设备质量可靠。”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07-25
  • 内蒙古225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开工

    据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消息,截至6月30日,内蒙古今年已有225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开工里程2261公里,其中已完工89个项目,完工里程645.6公里。2024年内蒙古计划开工建设农村牧区公路5000公里、危桥改造150座、养护工程4700公里。目前,全区共有109座农村牧区危桥改造项目已开工,完工56座。全区共有375个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已开工,289个项目已完工,开工里程2028公里,完工里程1471公里。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农村牧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7.7万公里,所有苏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和客车。全区现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7个。

    2024-07-25
  • 5个旗县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459亿元

    自治区财政厅最新消息:2021年至今,内蒙古已有5个旗县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累计获得项目资金2.459亿元,以助力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乡村治理提升改进,增强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动力。这5个旗县分别是:赤峰市宁城县和喀喇沁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察右前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值得一提的是,赤峰市喀喇沁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近日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评审,这是自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实施以来,自治区首次争取到2个年度实施的项目上限指标,共获得项目资金9590万元(2023年第二批相关项目补助资金1000万元、2024年新增启动的项目首批补助资金8000万元和中期评估结果最高A等次奖励资金590万元),通过2025年中期评估后,可再获项目补助资金2000万元。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及维修,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促进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融合传承,支持探索具有革命老区发展特色的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厅将督促指导相关地区扎实有序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对绩效目标、项目整体建设和经验成果推广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集中力量办成一批老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持续发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引领作用,推动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

    2024-07-25
  • 内蒙古启动“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

    近日,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启动全区2024年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简称“三区”计划),在全区范围内遴选8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分赴受援旗县(市)实施为期一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受援地培育打造一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项目周期内,中央社会工作部还将为内蒙古培训20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以此示范带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均衡发展。今年是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后首次牵头组织实施“三区”计划。按照“自愿参与、供需对接、择优选择、本地调配、就近就便”的原则,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区内相关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精心选派8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25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赴武川县、鄂伦春自治旗、乌兰浩特市、宁城县、正镶白旗、四子王旗、乌审旗、阿拉善左旗实施服务。聚焦农村牧区基层社会治理、“一老一小”“一残一困”、应急救援、儿童教育等领域,他们将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发展。

    2024-07-24
  • 百花赋梦想——“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主题文艺演出精彩上演

    7月23日,由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百花赋梦想——“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主题文艺演出在呼和浩特举行。据了解,活动的举办是为了迎接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5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0周年。活动伊始,如今已82岁的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金花现场讲述了自己为人民放歌的动人故事。紧接着,全体演员、观众共同唱响《歌唱祖国》,为演出拉开序幕。演出分为“火红的年代”“春天的脚步”“梦想的篇章”三个篇章,以文艺串联起党和国家的奋进史。第一个篇章中,舞蹈《鄂尔多斯舞》、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节目,表现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火热场景;第二个篇章中,歌曲《春天的故事》、杂技《高车踢碗》、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等节目,将观众带到改革的春风中;第三个篇章中,歌曲《月光如水》《赞歌献给亲爱的党》、舞蹈《马铃摇响幸福歌》等节目,为新时代奏响赞歌。本场晚会以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为主线,集结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将各个时期“留得下”并被广泛传播的文艺精品搬上舞台。“演出非常精彩,非常震撼。一代代乌兰牧骑演员们不断为人民创作好作品,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观众杨晔坪说。“通过这台演出,我们希望展现一代代艺术家们眼中记录的时代、通过作品记录的时代。”总导演何燕敏说。

    2024-07-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