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县:固土锁水的绿色屏障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4 09:46 

杏花疏影,杨柳新晴。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39.6平方公里的湖面,赤麻鸭群掠过水面翩翩起飞,黑鹳在浅滩优雅踱步,远处连绵的针茅草随风起伏,勾勒出塞北高原的生态新景。曾经的察汗淖尔是被称为“白色伤疤”的盐碱地,如今正以“水丰草茂鸟翩跹”的面貌示人。

自然馈赠背后,是持续3年的系统治理。商都县创新盐碱地植被修复技术,在湖周围种植披碱草、碱蓬等耐盐植物,形成1500公顷生态缓冲带,让“下雨流泥、刮风起沙”的盐碱荒滩,变身固土锁水的绿色屏障。更令人振奋的是,流域地下水位连续3年逆势回升,累计升幅达82厘米,成为蒙陕冀交界地带生态修复的“水位风向标”。

商都县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冀宏表示,自治区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湿地水域面积已经达到近年来最大水面,湿地公园内沙化盐碱地持续缩减,湿地内针茅、披碱草等99种植被长势好于常年同期,生物多样性“成绩单”同样耀眼。鸟类名录从本底调查的79种跃升至141种,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草原雕等稀有物种接连现身,到此“打卡”。

成群的天鹅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盐碱地上绽放的蒙古莸随风摇曳,见证着这片湿地公园从苍白到多彩的重生。



信息来源:内蒙古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

Baidu
map